长江经济带的“超级工程”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湖北省近日举行合肥到武汉高铁湖北段开工动员大会,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批,力争下半年开建。合武高铁开工后,沿江高铁仅剩宜昌至重庆段还没开工,目前,该段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经过近10年的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和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
上述“沿江高铁”就是沪渝蓉高速铁路,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
沿江高铁分为上海至合肥、合肥至武汉、武汉至宜昌、宜昌至重庆、重庆至成都段。2020年12月20日,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由此推进沿江高铁建设。目前已开工三段,分别是武汉至宜昌段、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成渝中线。
此次动员大会目的是推进合肥至武汉段高铁早日开工,该项目被列入湖北省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的新开工项目。2022年12月,湖北、重庆和长江沿岸铁路公司共同组织开展宜昌至涪陵段前期工作协调会,对进一步加快项目可研和初步设计编制报批工作进行了部署。
沿江高铁全线长约2100公里,总投资约5500亿元,预计2030年底前全线贯通。届时上海至成都将由目前14个小时压缩至约7个小时。
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也有了积极进展。
2011年,通过三峡船闸的货运量达到1.003亿吨,提前19年达到了设计通过能力。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航道得到根本改善,改变了以往的物流线路,加上此前十年工业化高速发展,因此,长江水运增长迅速,三峡船闸瓶颈凸显。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2021年发文称,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建议书已上报至国务院。今年印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称,“积极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围绕畅通长江水脉,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构建“三横六纵三网多点”的空间布局,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国家综合交通网布局相衔接,有效满足客货运需求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系统。
在2013年“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被提出后,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建设将近10年。这些年来,以生态保护和基础建设为牵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被赋予了“五新三主”的新使命,即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基于此,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了“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1”即《“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N”包括《“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将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着力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四方面取得新突破,系统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四方面难题,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对文章进行删除。
免责声明:来源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存在版权争议,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处理。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