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88596267*24小时服务热线

奋进100年 红色建筑多 | 新闻出版发祥地 万众瞩目清凉山

编辑:Admin    来源:陕西九江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21-08-09    浏览量:972



延安城东的清凉山,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祥地,它与宝塔山隔河相望,被誉为“红色新闻山”。1937年至1947年党中央在延安的时期,清凉山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边区群众报社、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所在地。当年,这里办公用的10孔石窑洞,近百孔土窑洞,见证了那个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这里通过一张张报纸、一声声电讯号,将党的声音传播到全中国乃至世界。

如今,在清凉山南麓建有延安新闻纪念馆,整个展馆依山而建,外型呈窑洞状,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共三层,分四个展室。走进一层大厅,中间一块石头上,镌刻着1942年毛主席给新闻工作者的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石头上矗着一支一米多长的巨型钢笔,象征着新闻工作者勤奋笔耕,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鼓舞全国军民团结奋战,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个展室,通过一件件实物、珍贵的图片、文献资料以及生动的场景复原等,形象地再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工作者克服缺衣少食、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的场景。特别在二层展厅,北侧是一排山洞石窟,当年老一辈新闻人就是在潮湿的洞穴中,用马兰纸抄报撰稿,借马灯的微弱亮光排版印刷,把党的报刊和马列著作送往各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从而彻底打败了日寇及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为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

延安清凉山,为我党培养了大批新闻工作者。当年,毛主席曾为《边区群众报》等报刊题写报头。毛主席还常在晚上提着马灯到新华社了解当日新闻,谈论时局。为了办好《解放日报》,毛主席在枣园小礼堂摆了两桌酒席,约请周扬、范文澜、吴玉章、艾思奇、柯仲平等延安研究院和文艺界的16位知名人士,为报纸副刊征稿。席间,毛主席举起酒杯风趣地说:“诸公驾到,非常感谢,今天枣园设宴,必有所求。”接着,他讲了征稿的办法,点名指定每人的写作范围和每人每月必上交的稿件字数。由此可见毛主席对新闻工作的重视。


清凉山,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摇篮,已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里,让我们重温陈毅同志的诗句,铭记这座红色山脉。“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陕西九江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快速链接: